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

言短意长|降低婚龄可以提高结婚率、生育率吗?

据财联社2月24日报道,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,记者从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松蹊获得其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,其中一份是《关于放宽人口生育约束、构建婚育激励体系的提案》。为避免超低生育模式发生,减缓中国人口将面临的严重结构失衡,陈松蹊团队提出如下建议:降低法定结婚年龄,提高生育人口基数。

据财联社2月24日报道,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,记者从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松蹊获得其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,其中一份是《关于放宽人口生育约束、构建婚育激励体系的提案》。为避免超低生育模式发生,减缓中国人口将面临的严重结构失衡,陈松蹊团队提出如下建议:降低法定结婚年龄,提高生育人口基数。

报道引述委员的提案称,目前,我国男22岁、女20岁的法定结婚年龄,是计划生育时代的产物。中国的法定婚龄为世界最高,国际上普遍的法定婚龄不超过18岁。建议将法定婚龄调至18岁,以提高生育人口基数,释放生育潜能。

降低法定结婚年龄这个话题并不是一个新话题,近年来社会各界也多有讨论,但一直没有进入修法程序。

早在2022年10月,澎湃新闻就刊发了题为《“下调法定婚龄”争议10年:法理、情理如何断?》的深度报道,系统回顾了围绕这一话题的十年争议过程。

文章说,近10年来,伴随着老龄化加速、生育率下跌及晚婚晚育趋势日益明显,多位全国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法学学者不断提出“降低法定婚龄”的建议。然而,民调似乎并不“买账”。

该话题首次成为舆论焦点是在2012年。当年,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曾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“将法定婚龄降至男女均为18周岁”的建议,引发了社会广泛热议。2017年,她再次将这项建议带上两会,不想又冲上舆论浪尖。其后,2019年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二审稿审议时,“是否应降低男女法定婚龄”这一立法议题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。事实上,次年颁布的民法典并未对法定婚龄做出调整,不过其后依然有法学学者接连发文呼吁“下调法定婚龄”。

这一次委员的拟提案也可以视为这波呼吁的继续。

我们不妨回到问题的本质:降低婚龄可以提高结婚率、生育率吗?

一项公共政策要起到作用甚至立竿见影,一定是和当时的具体情势紧密结合才可以实现。两个问题就是把这个公共政策建议的效果基本探讨清晰。

第一个问题,降低婚龄有无现实紧迫性?

这个问题还可以转换一个问法:现在有没有18-22岁的男性、18-20岁的女性强烈迫切要求结婚?

肯定有,但不多,要求也没那么迫切。这个诉求用初婚年龄的不断提高就能够顺利反证。

普查数据显示,2020年我国人口平均初婚年龄推迟至28.7岁,女性平均生育年龄推迟至29.7岁。这几年来,这一初婚年龄还在往后推迟,有的大城市已推迟到了30岁以后了。

第二个问题,如果法定婚龄真的都下调至18岁了,会不会真的像灵丹妙药一样大幅提升了结婚率和生育率?

答案可能是否定的。“可以结婚”和“必须结婚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,18岁可以结婚并不意味着到了18岁的时候就必须结婚,更多的人还会选择推迟初婚年龄或者不选择结婚。

展开全文

确实有一批18-22岁的男性、18-20岁的女性选择在未满现行法定婚龄的时候恋爱并且生育。双方家庭往往会采取变通的办法:先举行婚礼并且共同抚育子女,延缓法律上的结婚登记,等到双方都达到婚龄后再进行登记。通俗来说,就是该结结,该生生,晚点登记。

所以,如果法定婚龄真的全部下调至18岁以后,真实的政策后果就是极大减少了延缓登记的比例,但无助于整体结婚率、生育率的提高。降低婚龄,只有统计上的意义,要结婚的还是这拨人,区别的只是登记在这一年,还是那一年,并不影响比例。不愿意结婚的人比例还是一样的。

当然,我支持法定婚龄全部下调至18岁,原因无他,给18岁以上的年轻人自由选择结婚与否的权利。

结还是不结,那是自己的事。

(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、港澳台新闻部总监,高级记者)

言短意长|降低婚龄可以提高结婚率、生育率吗?

设计:王璐瑶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羊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cainj.com/9849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